走出去,更能看清自己

在每年約15萬名學測考生中,有不少人選擇「棄台保陸」或是「棄台保港」,
到中國或香港追尋自己的大學夢。
他們離鄉背井,提早到異地求學,
為的是趕搭大國崛起的列車。而收穫,也超乎想像

     台北--北京,地圖上短短10幾公分的距離,卻是現實生活中的1,728公里、4個台灣那麼長。

     縱使從台北轉機到北京只要5小時,直飛更只要3個半小時,但是對到中國大陸念書的台灣學生來說,鄉愁就像詩人余光中形容的那般,濃地化不開,只是現下改成了「我在這頭,台灣在那頭」。

     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三年級的李培榮,宿舍裡的櫃架上,擺滿了來自台灣的罐頭,「北京食物不會不好吃,但有時候煮個白飯配罐頭,比較有家的味道,」他笑著表示。

     在台灣其實已經拿了一個化學工程學士學位,但當完兵、工作兩年之後,李培榮還是決定到北京唸後學士西醫,拿一個醫學院學位。「以前學化工,工作有跟生化有關,如果能再補上醫學知識,未來在踏回這個領域會更有利。」看上北大的名校頭銜,他當時二話不說就來了。

     中國和香港加起來,每年有約2、3000名台生「登陸」,他們期待的,是18歲就能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當同學,是日後成為知己知彼的兩岸工作人。

     不過,雖然與中國、香港是同文同種,台生依然有很多要適應的地方。

中國:課程較深,一開始追趕辛苦

     今年大四的上官欣融,就讀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花了一年才適應自己是個上海大學生。

     「學期第一堂課,老師還不是只跟你講講這學期要上什麼課,直接就進入課程了,而且一打鐘就上課,一點也不浪費時間。」大陸學生數理底子佳,上課吸收快,「剛開始會覺得跟不上,」上官欣榮壓力大到常常哭。

     就算是小學就跟著父母來到大陸的楊容瑄和沈柏安,依然覺得競爭激烈的環境,給他們帶來莫大壓力。

     他們就讀的清華大學,同學都是來自各省高考的狀元與精英,「基礎好、認真之外,唸書需要的時間也比我們來的少。」兩人異口同聲地說,同學程度佳、唸書效率高,台灣學生起步追的很辛苦。不過,通常過了第一個學期,韌性佳的台生,也就慢慢步上軌道。唸會計系大二的楊容瑄回想,因為學校對大一新生的限制較多,例如不能帶電腦、只能參加一個社團,因此大家時間多半用來唸書。他也很爭氣,大一成績全班中上的他,不僅或得港澳台講學金一等奬,大二也主動要求當班長,辦春遊、作班服,希望凝聚同學的向心力,並申請上到雪梨當交換學生。

     沈柏安在課外活動中也很活躍,自動化系大三的他,不僅去年擔任港澳台晚會負責人,還是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副會長,舉辦校內、校季的海峽兩岸知識競賽。

     在清華讀書有個模式:大一唸書、大二完社團與準備GRE、大三考GRE與實習、大四寫論文。除此之外,在每個暑假中,都會有五週的小學期,要學生上社會實踐或是實作課程,沈柏安就曾上過伊們要學生動手作金工的課。

     至於香港的環境,則是不同的風景。

香港:教授、學生世界各地而來

     九龍清水灣,香港科技大學。

     戴著一副眼鏡,講話邏輯清晰、有條理的吳玗蔚,是商學院0年級的學生(台生得比港生多唸一年,故從0年級開始。)在北一女中人文社會資優班畢業前,他早已決定要離開台灣唸大學。「香港跟台灣沒有時差、文化差異不大,最重要的是有國際化的環境,」考上政治大學法律學系,也申請上美國紐約大學的他,因為未來想在亞洲發展,而選擇到香港唸書:「中國優秀的學生都來這裡,能幫助培養人脈。」

     「這裡生混的很少,尤其大陸學生,考試完當天,當我們準備出去放鬆一下時,還說要去圖書館唸書!」新竹實驗中學畢業,同樣是港科大0年級的鄭皓,立即感受到同儕帶給他的震撼教育。

     不只中國學生,港科大中充滿了世界各地來的教授與學生。吳玗蔚的老師有從日本、雲南來的,同學則有的來自馬來西亞、韓國及歐美。對國際議題感興趣的他,是學校英文辯論隊中年紀最小的,即使如此,他還是照樣跟著隊友與其他大學的學生打辯論賽。「這對學業有幫助,因為辯論教我們思考,不能把所有事情視為理所當然。」香港教學強調批判姓思考,吳玗蔚修的一門課叫「中國與世界」,「老師最喜歡問的就是:『為什麼是這樣?』」

     在資本主義較深的地方唸書,競爭激烈自然不在話下。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四年級的許喆祺就笑著舉例,這裡的學生流行一句口號:「過3爆4」。也就是說,GPA超過3是基本,最好拿到4。

     到中國、香港唸書,台生的課業表現並不會比本地同學差,但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以及有家歸不得的困窘,才是難敖。

要適應,先學會生活

     「最不能習慣的就是要到公共澡堂洗澡,」上官欣融邊說,邊在紙上或著公共澡堂的平面圖。

     當學生在衣物櫃旁脫下衣服後,就得全身光溜溜地走入澡堂,「澡堂雖然有隔間,可是沒有門,最多時後可以容納100多人,」可以想見眼前會是什麼景緻。如果碰到外頭下雨,洗完澡走回宿舍又是一身濕,楊容瑄曾在下雪天氣從澡堂出來,未乾的頭髮在走回宿舍時,早已結了霜。

     再者,當同年齡的高中同學都在台灣唸大學,只有台生獨自前往外地求學,世界之大,卻只有我一人的孤寂感,很容易在夜晚發酵。

     對男生來說,則是兵役問題。三年前來到清華唸書的陳換升,自此在也沒回過家。

     因為大陸學歷還未被台灣承認,無法以學歷辦緩徵,如果是16歲之前與台商父母一同前往大陸的台生,父母可向經濟部投審會申請台商證明,以該證明來讓小孩辦緩徵,並且能每年返台兩次,但陳換升不符合資格,也就無法順利回台。此外,高中畢業,甚至年紀更小時就離開台灣,對許多大陸台生來說:「在這邊他們把你當台灣人,回去了,台灣又把你當大陸人。」雖然他們的優勢是能兩岸通吃,但他們還是擔心:「回到台灣後,會不會卡不到位?」

     但台生們還是不後悔離開台灣唸大學的決定,「如果有競爭力,不管到哪都是一樣,」沈柏安帶著自信的表情說。

磨練青春,更看見台灣的好

     重要的是,在18歲的年紀離開熟悉的環境,不地是對青春的一種磨練。港中大學生許喆祺和葉帝含,能更成熟地回頭分析台灣的好。

     「台灣學生版應比較快,」許喆祺有一次和同學開會討論某件事時,幾個香港同學覺得既然以前都如此做,現在就直接比照辦理即可,只有許喆祺發現,其實可以截彎取直,少掉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葉帝含修了一門港中大與台灣大學交流合作的「領導發展課程」,發覺雖然同樣是領導課程,兩校對於學生的訓練邏輯完全不同:港中大傾向教育學生成為行政官員,因此課程多為社交等技巧姓課程;台大反而著重學生領袖能力的培養,例如學生自行規劃爬喜馬拉雅山、到偏遠地區擔任志工,藉由關懷社會、參與公眾事務的方式,增加學生的使命感。

     也唯有走出去,才能站在較高的角度看自己。

     這,也是「出走」最大的意義。

資料來源:CHEERS 2010 最佳大學指南

 

TKB 內湖數位學堂  (大碩/碩士龍門/百官網 )

 陪  您  一  起  完  成  夢  想.創  造  奇  蹟

親愛的朋友們,若您對考試有任何的疑問,煩請您點選下列<小狗狗 >圖示,我們將有專人為您服務哦。

Gicon.jpg  


有任何問題或想更加詳細暸解請洽   TKB 內湖數位學堂

歡迎試聽 大碩/碩士-研究所課程.龍門-轉學考課程.百官網 -公職國營課程.甄戰-甄試演講課程.TKB函授課程

電 話:

(02)5582-7590  或   0982-646-184

住 址: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三段141號3樓 

(拿坡里PIZZA  樓上三樓)  (近德安百貨.內湖高中.方濟中學)
         
 (汐止.大直.松山區.南港區.士林區.信義區 .北投區 等鄰近區域居民騎車只要15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KB校園 的頭像
    TKB校園

    大碩校園網 (數位學堂/龍門/百官網) 研究所;轉學考;高普考特考;PMP證照

    TKB校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