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待遇差距日益擴大,除了已成為無法忽視的社會矛盾,更大的問題是,兩套制度無形中形成勞動力市場壁壘,妨礙了人力資源的正常流動和有效配置。
文/馮昭(中央社記者)
中國大陸退休金採「雙軌制」,是「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形期的產物。
雙軌,顧名思義在一個國家內,適用兩套不同的制度:機關事業單位(指政府機關、黨部、學校、醫院和科研院所等)類似台灣軍公教早期的「恩給制」,個人不用繳費,退休金完全來自政府預算﹔企業則與台灣現行勞保和勞退「確定提撥制」類似,根據個人繳費年資和費率計算退休金。除此之外,更因退休後每月養老金待遇落差大,引發社會矛盾。
養老金差距最高可達50倍
大陸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每年在「兩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透過網路票選「十大熱點問題」,「社保養老」在2008年被選為前十大,2010年登上首位後,至今已連續四年高居榜首,可見受關注的程度。今年甚至高達九成受訪者認為,退休金雙軌制度有為社會公平,廢除雙軌制條件已成熟。
大陸法定退休年齡多年來維持男性年滿60歲,女性工人年滿50歲,女性幹部年滿55歲。因應計畫經濟轉向市場經濟,1992年啟動退休金制度改革,不過,只改革了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則一直延續著上世紀50年代確立的制度,成為退休金落差的根源。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教授王曉軍的研究,在2005年,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每人每年平均領的退休養老金依序為人民幣8803元(約台幣4萬1897元)1萬6425元、1萬8410元,事業單位和機關的人均養老金分別是企業的1.8和2.1倍。企業、事業單位、機關的養老金平均所得替代率分別為49.3%、87.7%、88.4%。
2003年以後,大陸官方統計不再公佈按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分類的養老金資料,但無法因此掩蓋「雙軌制」帶來的落差。
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年初發布《2012社會保障綠皮書》和相關調查顯示,不同退休制度的養老金每月最低僅人民幣200元(約新台幣940元),最高1萬元(約新台幣4.7萬),差距50倍。75.4%參保退休者月領養老金不到人民幣2000元(新台幣9400元)﹔92.3%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者養老金高於4000元(新台幣1萬8800元),且沒有人低於2000元。
若將大陸社科院的調查數字用白話描述,2012年高達九成的公務員和教職員等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是一般勞工的兩倍以上,而且沒有人拿的比一般勞工少。
改革牛步化 考驗民眾耐心
調查結果一公佈,輿論譁然。引發不平的主要原因,一是兩者的退休金差距不是來自「貢獻度」,而是因為不同的「制度設計」。而且,每逢改革,公務員總是「近水樓臺」先保障自身的利益﹔範圍與數量最大的勞工,政策考慮的反而較少。
大陸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數十年來不動如山,退休金財源全部靠政府預算。計算方式是以退休前薪資為基礎,按工作年資長短發給80%、85%、或90%。
相對地,大陸對企業職工養老金制度的改革已20年。在制度設計上,一般勞工的養老金包括「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兩大塊,但實際上,只有政府主辦的基本養老保險照顧到大部分的城鎮企業受雇者,企業年金只有大約4%的企業員工享受到。
其中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水準,是由退休前的繳費年資和繳費水準決定,近年的社會平均工資替代率大約僅45%,遠低於公務員。
不僅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計算方式較優厚,且日後退休金與在職人員薪資同步成長,更使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的退休金差距平均可高達三至五倍,且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在廣大企業職工發出不平之鳴後,大陸於2009年推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五個省市改革試點,但試點至今幾無進展。
大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又將企業養老金八連漲,但民眾質疑為緩兵之計,只是繼續拖延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進度。更何況,八連漲的總幅度還不如機關事業單位漲一次的幅度。
不少專家學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公開呼籲,廢止「雙軌制」,並在人大會議中激辯。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國安說,兩名大學生,畢業後甲到事業行政單位工作,乙到企業服務,或者甲從行政單位調到國有企業內任職﹔一到退休的時候,官員退休金每月8000元,國企退休老總就2000元,這個落差太大了。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先森指出,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險屬於以公平為目標的兩次分配,人為製造「雙軌制」有失公平。
「雙軌有理」正反意見始終缺乏交集
但主張「雙軌有理」的聲音也不小。廣東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劉富才反駁,講話不能只講一半,就講退休以後那一半。在退休以前,公務員的薪水不如企業。
他舉例,正廳級幹部每年工資、福利等加在一起有人民幣10萬元;但同級別的國企老總,優秀的有80萬元,最差也有46萬元。假如都工作10年,正廳級總共拿薪水100萬元,國企老總平均一般能拿600萬元。兩人都在60歲退休,且在80歲過世,正廳級退休後不過再拿200萬元,國企老總退休後即使一分錢不拿,就已經拿了600萬元,而且還早預支了20年。
兩派論戰始終缺乏交集,但不爭的事實是,養老待遇差距日益擴大,除了已成為無法忽視的社會矛盾,更大的問題是,兩套制度無形中形成勞動力市場壁壘,妨礙了人力資源的正常流動和有效配置。大陸政府準備用多長時間修正政策,考驗決心,也考驗民眾的耐心。
文章來源:全球中央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