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高永謀
在眾多產業之中,電子業與金融業由於「附加價值」最高,最有機會躍居「新貴」,因此吸引力
一直長紅不衰;前者只要選對公司,便可享有豐厚的分紅,後者則是有機會拿到高額佣金或年終
,而且比別人提早掌握投資先機。
但不可諱言,「台灣金融業早已過度飽和,競爭非常激烈。」國票證劵副總經理林孟璋指出,台
灣不論銀行、投信、劵商、期貨商或保險公司,密度在全球皆名列前茅,其中銀行、證劵公司、
保險公司早已薄利化,而專營、兼營期貨商共有39家,投信也有39家,「後段班的業者著時非常
辛苦。」
打破證照迷思 厚植財經力
由於過度飽和,林孟璋分析,在豐年時尚可獲利,一但遭遇荒年,後段班業者將會苦上加苦,求職
者應優先選擇規模大、歷史久的業者。他直言,金融業的業務單位永遠都缺人,但業績壓力相當沉
重,如果專業能力不足,很容易就「浪死沙灘上」。
在國票證劵中,林孟璋負責與金控聯繫事宜,並督導投信、期貨等子公司,之前曾擔任國票投顧總
經理,是國票金控積極培養的高階經理人。他強調,金融業是高度專業的產業,「無論是哪一個科
系的畢業生,如果想進入金融業,除了金融證照的科目,最好在大學時代,用功讀通經濟、會計、
統計、財管等基礎科目。」至於取得證照,僅是求職的基本門檻,而非取得工作的保證書。
林孟璋說,並非擁有愈多張證照、在校成績越高、或說得滿口財經術語,就能在金融業出人頭地,
更重要的是,要能以所學的知識,分析總體經濟與產業趨勢,並做出正確的預測與決斷,「這種綜
合的能力,可稱之為『財經力』。」
「其實,絕非擁有越多金融證照,越容易被錄取。」林孟璋以自身經驗說明,只需考取幾張必備的
金融證照,就可開始求職,其他證照可在職場上,一邊工作一邊報考,「大多數證照只是資格考,
考取並不困難,除非能考取特殊證照如FRM(Financial Risk Manager,財務風險管理師),否則對
升遷助益部大。」
業務員不升級 就無情淘汰
林孟璋直言,金融業人力需求最殷切的職缺,仍是業務人員、理財專員。但由於競爭激烈、資訊普
及化,加上全球經濟風暴接二連三,所有業務人員都得自我定位為高端服務業的從業者,並隨著時
代潮流快速調整角色,否則很容易流失客戶,被職場無情淘汰。
「以證劵營業員來說,工作性質已日益『理專化』;如果無法主動提供客戶及時多元的財經資訊,
客戶就可能會轉櫃至較積極的營業員,」林孟璋舉例。
但林孟璋強調,光有專業能力,不見得就可勝過同擠,還得具備良好的溝通力與人際關係技巧,才
可能在金融業立穩腳跟,逐步往上爬升。
外型要莊重 頭腦要靈活
此外,金融業是高端服務業,最重要的就是贏得客戶的信賴,所以非常講究服裝、儀容與談吐。林
孟璋特別提醒求職者,前往金融機構面試時,穿著不能隨便馬虎,男生最好穿西裝打領帶,女生最
好著套裝,回答問題務必謹慎,否則即使學經歷再佳,也會被打回票。
金融業是否錄用求職者,林孟璋透露,除了檢視各種外在條件,更注意人格特質是否靈活。他解釋
,金融訊息千緒萬端、趨勢變化快速莫策,從2008年下半年至今發生的國際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
許多從業者的觀念一成不變,很可能讓顧客血本無歸。
前進中國的方向不變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市場仍然是台灣金融業的希望所繫;當下雖然中國金融政策多所限制,但台灣
業者仍不乏機會。」曾被國票金送往上海財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林孟璋坦承,過去10餘年來,台灣
金融業雖積極佈局中國市場,成果卻相當有限,「但台灣金融市場畢竟太小了,一定得向外拓展,龐
大的中國市場自然是首選,其次則是東南亞市場。」
林孟璋說,在可見的未來,想在台灣金融業中往上爬升,就一定得累積對中國市場的認識。他樂觀認
為,金融機構雖受各國法規限制,業務施展綁手綁腳,但人才卻可自由流動;日後中國金融業素質若
大幅提升,將是台灣金融人才就業時的選項之一,出路反而比過去更加寬廣。
資料來源: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TKB 內湖學堂 (大碩/碩士龍門/百官網 /甄戰/函授)
陪 您 一 起 完 成 夢 想.創 造 奇 蹟
有任何問題或想更加詳細暸解請洽 TKB 內湖學堂
歡迎試聽 大碩/碩士-研究所課程.龍門-轉學考課程.百官網 -公職國營課程.
甄戰-升大.研究所甄試輔導.TKB函授課程
電 話:(02)5582-7590 或 0982-646-184
住 址: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三段141號3樓
(第一銀行.拿坡里PIZZA 樓上三樓) (近德安百貨.內湖高中.方濟中學)
(汐止.大直.松山區.南港區.士林區.信義區 .北投區 等鄰近區域居民車程只要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