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欣岳
產業脈動
以利基型應用殺出重圍
從金融海嘯至今2年,台灣的科技產業從沒遇到如此巨大的挑戰。隨著蘋果獨大,iPhone、iPad全球發燒,直接衝擊到手機與電腦產業的品牌大廠,也讓過去以代工製造為主的台灣科技產業,跟著受到影響。
過去,台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資訊產業,這陣子總是壞消息多過好消息。各家PC代工組裝廠商,更從「保五總隊」(毛利率5%),變成了「茅山道士」(毛利率3%到4%),獲利能力快速下滑。
台灣科技產業的前景不佳,股價表現就可清楚看出。在資訊產業中,宏碁與鴻海,一個代表品牌、一個代表代工,是台灣科技產業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廠商,但近幾個月來,宏碁股價一度跌破30元,鴻海也一度跌到近60元,與過往上百元股價的盛況,不可同日而語。
相較於大些大廠的低迷,卻也有更多其他領域的廠商冒出頭。包括工業電腦、網通設備、車用電子、電子醫療等領域的廠商,正在快速崛起。
這些崛起中的新產業,最大的特色就在於產品以利基型市場為主,擺脫作濱準型產品殺價競爭的宿命,經營重點是針對不同客戶的需求,提供少量多樣的客製產品。
整合客戶需求,提供多樣化產品
利基型產品的技術含量高,讓廠商的毛利高,也帶出了未來人才需求的趨勢。
開發利基型產品,這是一條充滿好處、卻也處處市挑戰的道路,以自有品牌經營、網通設備大廠和勤企業網路事業處副總經理陳文雄指出。在標準產品市場,企業只要在既定的規格下,將產品開發出來,以更便宜、更有效率的方式生產就好,但在利基型市場,則是先要了解顧客需求,在回過頭來推產品開發流程,作硬體的要能整合軟體,還要兼顧顧客使用介面順暢,而不再向過往只要專注在自己的領域就好。
這樣的轉變,讓科技產業非常需要能夠整合跨領域技術的人才。例如,裕隆進來熱賣的智慧車納智捷,就與智慧型手機大廠鴻達電合作開發通訊系統,橫跨汽車與通訊領域的者和,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有韓國領先,後有中國追趕
開發整合程度更高的利基型產品,已經是台灣不得不走的路,因為台灣科技產業,勢必要面對韓國與中國的競爭。
和韓國三星可說是傾全國之力發展出的科技巨人,以及中國以政策與市場扶持崛起的科技產業相比,在重視生產規模、研發能量的標準型產品上,台灣科技廠商競爭力是逐漸浮現。例如,三星在TFT-LCD以及DRAM上,領先台灣廠商的優勢不斷擴大,中國在LED與太陽能大規模的產業投資,也讓台灣廠商飽受莫大壓力。
對正在就讀電機相關研究所的學生來說,現在正處於台灣科技產業發展至今最關鍵的轉折點上,不是在學校類,就是未來畢業後累,交通大學店控工程研究所所長吳炳飛指出,再電機碩士學力已經十分普及的台灣,真正的重點應該是你怎麼過這兩年,讓自己更具競爭力。
校園現場
與科技無縫接軌的最後一站
近年來,受到電機碩士教師與學生員額大增,以及科技產業創新趨緩,以應用為導向的發展趨勢,讓向來是台灣最多學生就讀的電機相關研究所,普遍面臨不小的招生挑戰。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直接促使各系所,開始思考定位與差異化,陸續聚焦在不同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建立特色,也讓各系所呈現出更多元的風貌。
淡江電機:打造機器人研究重鎮
淡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分成電機與系統、電子通訊、電子資訊三大組,最大的特色在於各組均支援機器人的研究。
彈家電機系系主任李維聰指出,機器人領域是近年重點,第一階段參加國內外機器人比賽,打響知名度,第二階段從今年起,成立機器人研究中心,朝向產學合作發展,並由中心自負盈虧,要將淡水打造成機器人研究重鎮。
2002年首度組隊參加國際機器人大賽,淡江電機所陸續獲得優異成績。例如,去年獲得FIRA世界盃機器人足球賽三個冠軍、2個亞軍、3個季軍。包括工具機大廠上銀科技等,都與所上在機器人控制領域產學合作。
李維聰指出,淡江電機所著重實務教學,讓學生未來就業更有競爭力。例如新開發的嵌入式系統,就已經能在Android平台上運作,結合最新的通訊趨勢。
台科大電子:深耕電力電子有成
長期以來,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在電力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在業界深受肯定。進來,電源供應器大廠光寶科技,就與台科大簽定合作同意書,將與所上的電力電子實驗合作成立研發中心,預計以每年一千萬元的經費,開發先進電源產品。
從電力電子延伸,包括太陽能、節能、LED照明等領域,都是近年的熱門領域,也讓台科大電子所持續受到矚目,並整合多系所,成立色彩科技研究中心,專供智慧化照明等領域。
與科技產業接軌的最後一哩養成教育,是台科大辦學的宗旨,電子系系主任方文賢指出。因此在教學上,重視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將實習整合進課程,讓學生具備職場就業的競爭力。
中山通訊:專攻無線電通訊領域
成立剛滿10年的中山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是從電機系拆分出來獨立研究所,最大的特色,就是全所專供無線通訊領域,分為系統與電波兩組。
朝向小而美、小而精的研究所為目標發展,中山通訊所所長郭志文指出。因為位台科技的發展,無線傳輸與通訊是不可黨的趨勢,所有科技產品都在朝向行動發展。
他指出,學術研究與產學合作上,中山通訊所每位教授SCIE發表論文達3.5偏,高過其他一流大學,2009年每位教授平均建教合作荊扉則超過160萬元。
交大電控:跨足智慧車、生醫工程
在以發展電機領域維特色的交通大學,電控工程研究所近年展現出強勁的創新能量。所長吳炳飛指出,除了傳統的電機控制領域,近年加速跨入智慧車與生醫工程兩大領域,位台灣下一波崛起的科技領域培育人才。
9年前,交大開始跨入智慧型運輸系統,不僅獲得台灣校園競賽最高獎項的第二屆龍藤微笑競賽三獎,更開發出全台首部上路的無人駕駛智慧車,當時就適用這台車,將評審從機場載到交大,吳炳飛驕傲指出,和智慧車有關的電力系統、智慧型輪胎、車間通訊、系統整合、雷達測速測距、車用電子系統等研究成果,近年也開始陸續技轉給廠商。
被視為熱門的生醫電子,則是交大全校2年全力投入的領域。電控所的研究重點在腦科學、仿生學、生醫訊號處理、生醫影像處理、生醫元件等,吳炳飛認為,電子醫療器材將是台灣未來十分看好的領域。
業界前輩建議
不懂市場,就只是工匠
研華科技
移動運算暨車載電腦事業處經理
林威佐(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畢業)
「唸研究所,是建立自己探索未知問題的方法論,」在研華科技工作剛滿10年的林威佐,一與道破就讀研究所對他的意義。他指出,大學期間主要以課堂即刻本所學為主,重點是接受知識,研究所則是透過實驗與論文,有題目但沒有標準答案,重點是創造觀點。
就讀見機資訊領域,碩士學力已經是基本門檻,差別就在於,如何將這兩年做為銜接未來職場的準備。林威佐指出,這段時間最重要的,就是在未知情況下,透過自我要求、資料收集、尋找資源的方式,磨練自己找答案的方法論。
這樣的過程,其實和職場要求類似:企業要找的工作者,須具備解決問題能力。在這過程中,身邊沒有老師提供參考資料,也沒有老闆在旁邊一步步交到會,一切要靠自己。
學習的態度第一、專業第二
態度第一,專業第二,林威佐認為,就讀研究所的態度,遠比所學到的專業重要。因為科技產業變化快速,工作五年內所學就會不夠用。必須讓自己在工作中持續學習與進步,跟上產業腳步。
例如他碩士論文主題為模糊控制,主要應用在機器人,儘管和往後工作所需並不直接相關,但撰寫論文期間,從學術資料庫、圖書館找參考文獻,探索出沿就方向,這套訓練過程,才是面對職場變化最重要的能力。
業界需跨界通才,事業廣、懂整合
透過自我學習累積新知識,也可讓自己成為跨領域的人才。
「沒有跨領域,就只是工程師,只懂技術卻不懂市場,就只是工匠,」他指出,身為主管的他,觀察多數理工碩士進入職場,最大的問題在舊於是專才而非通才,看事情的角度往往過於狹義,而在科技產業內,卻愈來愈重視工作者整合的能力,具備跨領域專長的工作者,薪水與頭銜才有持續成長的機會。因此,任用部門內的新同事,他傾向找能夠多元思考、團隊合作的人。「一開始只有一把劍,但不能老靠這一把,劍會愈用愈短,」他具體形容。
此外,研究所這兩年,是從學生逐漸蛻變成功作者的過程。他認為,必須對自己未來負責,不要現在流行什麼就唸什麼,或是哪個產業好,就選那個產業的工作,缺乏獨立思考。
以他自己為例,研究所畢業前準備找工作,他是國防役第二屆,考量這份工作必須做滿四年,要為自己的青春時光負責。儘管台灣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的學歷,找工作時分容易,但他卻參加超過40家企業面試,項神經病依樣,他開玩笑形容。
它的想法,是將每次面是都當成依次了解產業的機會,因為難得碰到各企業高階主管撥時間和當時剛畢業的他,談對產業的觀察。透過這樣廣泛了解各領域後,他才決定加入剛冒出頭、專供工業電腦的研華,新領域可能性比較多,我不找前面有一堆資歷時幾年前被的產業。
不論是工作或唸書,都要為自己做負責任的決定,正式因為這樣的態度,讓他能領先同年紀的工作者,成為讀當一面的主管。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CHEERS 特刊71號 最佳研究所指南
TKB 內湖數位學堂 (大碩/碩士龍門/百官網 )
陪 您 一 起 完 成 夢 想.創 造 奇 蹟
有任何問題或想更加詳細暸解請洽 TKB 內湖數位學堂
歡迎試聽 大碩/碩士-研究所課程.龍門-轉學考課程.百官網 -公職國營課程.甄戰-推薦甄試輔導.TKB函授課程
電 話:
(02)5582-7590 或 0982-646-184
住 址: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三段141號3樓
(拿坡里PIZZA 樓上三樓) (近德安百貨.內湖高中.方濟中學)
(汐止.大直.松山區.南港區.士林區.信義區 .北投區 等鄰近區域居民車程只要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