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知名樂評人馬世芳約訪兩次,一回在廣播電臺錄音室,第二次則在中山堂附近的咖啡館,一個是極度要求安靜與專注、充滿專業感的環境,另一個則是要求客人來來去去、背景音樂與電加上菜

收碗盤聲此起彼落、反應城市熙攘生活感的環境;兩者的對比呼應了我們對「聲音」與「聆聽」的探討主題

馬世芳的父親是作家亮軒,母親是電台廣播節目主持人陶曉清,從小處在充滿文字和音樂的環境,自然受到不小薰陶;一路走來,馬世芳當過上班族、從事過幾年獨立發行音樂的生意、也開過網

站,今年剛滿四十歳的他,回想自己人生三字頭的經歷,吃過苦頭、繳了不少社會大學的學費,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不適合做什麼,目前他定位自己,「試著當個認真的樂迷」

「不論是透過文章、做廣播、去演講,甚至擔任評審,都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好一點的引介者、一個說故事的人,把自己認為音樂界值得分享的價值觀、值得分享的好故事再說一次」邁入不惑之年

的馬世芳,對於人生,開始有一種「反璞歸真」的簡單感

培養音樂美學,變成有教養的欣賞者

在馬世芳心目中,做一個樂迷,聽音樂是件開心的,每個人都可以變成有教養的欣賞者,尤其是台灣生產的流行樂,再過去四五十年來,對於華語文化圈的影響力遠遠超過電影、文學各種流行

文化,雖然流行音樂本來是個朝生幕死的東西,但是其中真正精采的作品是不會被忘記的,這樣的影響力持續累積,才能讓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上持續往前邁進

「每一代若要歸零重新再來,那就太可惜了」基於這樣的使命感,馬世芳每年訪問的數十位音樂人,大都是有創作能力的音樂人,可以自己掌握著音樂的風格走向「我在乎原創性,盡力鼓勵創

作音樂,台灣的流行音樂,不能只是東洋西洋的流行音樂山寨版,向獨立音樂這幾年越來越熱鬧,我期許他們在掌握技術細節的同時,也能掌握形式背後的精神,找到屬於自己的語言,創作

人應該要有這樣的自覺和期許」

對一個認真聽音樂的來說,聆聽設備總要有一定的品質,才能分辨音樂創作者在乎的細節,進而體會創作背後的精神與想法「音響設備如果太差,有些東西是聽不到的」馬世芳說,他用的設備

並沒有到所謂「發燒友」的等級,但是多少能夠聽到音樂製作的手藝和細節,這樣對他來說,已經綽綽有餘了

所謂的「手藝與細節」,馬世芳以木吉他為例:「在錄音室收音的時候,木吉他市非常不容易錄好的樂器,麥克風收音的位置要很講究,要能確實捕捉琴箱飽滿的共鳴,刷弦和撥彈要有清晰

的存在感,高中低頻均衡而不刺耳,不能過度使用效果器去修飾,這些都非常不容易」他又說:「貝斯的聲音在普通的聆聽環境都很容易遮掉、濾掉,所以很多錄音低音部分不見得會用心處理,

但是他等於是蹲馬步的下盤,一定要穩固,當你用好的器材聆聽,很快就能分辨得出真正用心的品質

從每個細節中體會創作者對藝術的追求

「打個比方:你用電腦螢幕看「塞德克.巴萊」跟在電影願看,當然是不一樣的,用電腦螢幕看,情節對白當然都有,可是很多東西你體會不到,聽音樂也是一樣,我們欣賞任何了不起的創作

都應該要有分辨細節的能力,而且往往是最挑剔的觀眾和聽眾,才能刺激出最精采的作品,有教養的欣賞者,甚至會回過頭來影響到創作者」馬世芳補充

馬世芳回想,二時年前夢想著能有一對書架式喇叭,就很棒了,現在隨著科技越來越進步,聆聽設備的選擇越來越多,想要傭有專屬的家庭劇院也是不難事,重點還是要了解自己的需求,知道自

己想從「聽音樂」這件事情得到什麼

「聽音樂,應該回歸自己的需要,每個人的要求不時忘記它的存在,音響設備是透明的,他是為音樂服務的,我要聽音樂而不一定是聽音響,當我需要音樂,他就再那裡隨時待命

聽音樂是一件開心的事情,能夠聽到一首好歌、感受創作者的用心,是一個樂迷最大的樂趣,這就是飛利浦家庭劇院系列希望聽者品味的音樂精神,透過360SOUND喇叭打造高音質環迴音效

,讓好音樂不只透過最專業的載體原音重現,更能像空氣一般,縈繞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讓生命充滿最深刻的感動

來自:商業週刊

 

TKB 內湖數位學堂  (大碩/碩士龍門/百官網 )

陪  您  一  起  完  成  夢  想.創  造  奇  蹟

電 話:(02)5582-7590  或   0982-646-184

住 址: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三段141號3樓 

(拿坡里PIZZA  樓上三樓)  (近德安百貨.內湖高中.方濟中學)
         
 (汐止.大直.松山區.南港區.士林區.信義區 .北投區 等鄰近區域居民騎車只要15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KB校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