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產業脈動

轉型消費者導向的人本醫療

      台灣將於2019年正式從高齡化國家成為高齡國家,老年人口比例會站人口結構14%。高齡人口對於長期照護和社會機制的迫切需求,讓醫療照護產業迎來轉型的契機。康聯生醫科技公司總經理蔡政憲分析,台灣醫療照護產業正走向人本醫療,醫院和跨國藥廠不再是醫療照護市場的重點。

     現在還是很多人抗拒轉變,蔡政憲坦言,醫療照護產業型會是長期抗戰,將持續10~20年。但他認為,為了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產業不可能步走向改革開放。蔡政憲舉例,為了處理龐大的病患資料和資訊判讀,就必須和IT產業合作;各種食品、營養品的開發也是仰賴生物科技;醫療器械的研發則必須靠醫技產業的革新。台灣現在的醫療,必須重新定義、重新洗牌,尤其要認清消費者正在主導整個醫療市場。不改變,就會遭市場淘汰。

加強團隊合作

     醫療照護產業未來將分成三大主軸發展:醫療服務產業、醫療加值產業和生技製藥產業,三者相輔相成。

     其中醫療加值產業涵蓋健康促進產業、智慧醫療及遠距離服務等,未來將輔助現在的醫療服務,結合生技、IT何通訊科技等產業,三者相輔相成。

     其中醫療加值產業涵蓋健康促進產業、智慧醫療及遠距醫療服務等,未來將輔助現在的醫療服務,結合生技、IT和通訊科技等產業,提供更完整的服務。

     但目前台灣這樣跨領域的人才很少,學校也不可能為我們良身打造我們要的人。蔡政憲指出,台灣教育仍停留在個人主義,教育學生如何team work的卻很少。他觀察全球醫療照護產業指出,工作團隊合作無間的企業,往往爆發力也最強。人才間必須學會團隊合作,去吸納其他領域的知識,化作產業的力量。

     產業轉型之餘,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逐漸浮出檯面。面對新疾病的挑戰和人口結構老化的趨勢,全球醫療體系已達成共識-醫療資源不能再獨厚一般臨床的疾病治療,發展重點將轉移到預防醫學服務。

     發展預防醫學,同樣必須先跨過產業分野,吸引各方人才跨界合作,特別是長期照護和健康促進的人才。

產業化、國際化,台灣潛力不容小覷

     台灣擁有良好的醫護人才合照護品質,加上醫療成本與收費相對便宜,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主委李紹誠指出,全民健保實施後,頻重對醫療服務品質健趨要求,無形中帶動健康照護產業和管理式醫療產業,絕對能再國際上擁有一席之地。

     蔡政憲則認為,台灣社會的人情味和語言優勢,比日本、韓國更有潛力;李紹誠補充,台灣醫療品質和價格優勢,加上與中國大陸間的文化接近性和地緣關係,未來的兩岸醫療市場不容小覷。若能結合台灣成熟的科技產業,進一步發展智慧醫療,如遠距照護、電子病歷等,國際醫療的產業練將更臻完善。

     李紹誠向上分析人才需求,除了醫務管理和健康照護管理外,未來將更需要智慧財產管理人才,隨著生技醫療產業,如何開發醫療照護的臨床智慧財產,創造價值,是未來一大重點。

校園現場

找實習單位,就要找嚮往職業

     亞洲大學健康產業管理學系系主任邱尚志分析,醫管人才的就業市場已漸趨飽和。實習不再只是為了開眼界,更是學生對就業市場投石問路的第一步。邱尚志強調,等到研二論文做完才找工作,就來不及了。

     找實習單位,就要找心中的就業目標,邱尚志說。所上分成健康管理組與長期照護組,學生實習主要到醫院和安養機構。選擇實習單位前學長解會依同招開說明會,協助了也實習內容。

     2個月的實習期間,學生要針對實習單位作出專題研究,證明自己有獨立思考、處理問題的能力;而實習歷程中,一個人的工作態度何能力展露無疑。邱尚志表示,如果專題作的好,就能先找到工作。

長庚護理:臨床建立護病關係

     「護理研究所不能只做研究,」長庚大學護理學系主任蔡芸芳指出,核心價值還是在病患身上。實習前,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至少一年臨床經驗。而實習課程的設計上相當重視專科化,透過教授一對一指導,協助學生依照興趣深化既有能力,培養進階護理能力。

     同時擁有多加分院合照護機構是長庚最大的優勢。蔡芸芳補充,配合學生的需求,還能透過集團網路串聯其他衛生單位何醫療機構,建構出更為完整的實習訓練課程。

     碩士生2年必須完成2階段實習才能畢業。第一階段以完整性核持續性的照顧為主,要求學生一對一照顧病人,發展出各案研究;第二階段則培養學生的進階護理能力。如果病患轉到其他單位,學生仍會陪著病人走完一個循環,蔡芸芳說。學生從中學習如何與病患建立護病關係,也要擬定計畫提升醫療照護品質。

     蔡芸芳進一步指出,比起磨練技巧,學生是否具備批判思考的能力更為重要,而實習正式補足學生這項能力的不足。長期下來,每個人漸漸能夠與醫療團隊溝通,在照顧病人上也較有信心。

北醫醫管:海外實習一首包,拓展人脈

     現在國內就學選擇多,出國唸書的人相對較少。海外實習能讓台灣學生保持國際視野,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所長楊哲銘說。自創立以來,海外實習就是北醫醫管所的必修課。

     碩一的實習採取國內見習和參訪雙管齊下,碩二則以海外參訪作為實習。特別的是,海外參訪行程的規劃與設計,從選定國家、單位的聯絡溝通到實際出訪,都由學生一手包辦,大家都前往日本、韓國考察。

     不同於其他學校,實習課程以精進學生專業能力為目的,楊哲銘表示,唯有親自去接觸、去聯絡,才能拓展產業界的人脈。

業界前輩建議

精進表達力,站上世界舞台

台灣諾華資深政策事務經理

王宥人(台灣大學醫藥學系、台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畢業)

     有多少人能趕上15年一次的健保修法?下午三點,台灣諾華資深政策事務經理王宥人證準備招開午後第二場會議,討論二代健保的要價修訂。

     藥師出身、同時具備醫管背景的他,理念何大部分業務起家的主管不同,面對議價,除了公文往返,還準備厚厚的報告書說服主管機關。他分析台灣現況指出,主管機關的決策者大多吳實務經驗,許多政策其實不適用後端應用,如果沒有實務經驗就很難發現問題。

     王宥人以嗎啡針劑管理為例,政府銘定嗎啡必須保持上鎖,醫院便在門上打洞安裝鎖頭,但拿取並不方便,後來才知道國外的上鎖是導入一般門禁系統管理,刷卡取藥。過去實務經驗中發現種種不合哩,便是他投入醫管領域的契機與動力。

     非工衛出身的他,一腳跨入醫管領域研究所並沒有想像中順利,上課時老師總會問,誰修過經濟學?誰學過公共行政?那心理學呢?但我還真的一個都沒唸過。但這段進修歷程,卻擴大了他在藥學以外的視野,進一步有機會參與台灣健保政策的修訂。

產業匯流,一個專業無法走全球

     王宥人強調,不僅是外系學生必須致力於跨領域學習,本科系出身的學生也必須到醫院實習,增加實務經驗。

     獨這塊的人真的必須要很董得自我學習,王宥人進一步解釋,現在醫療照護產業已和其他產業匯流,不是一個知識和專業就能走全球,要多涉獵各領域,因為不知道自己哪天會用到。有熱情就會有態度,自然就會多想一點、多學一點。

     因應產業快速匯流,王宥人建議,研究所實應多花時間猜與國際活動,如NGO舉辦的活動,一方面拓展國際視野,一方面給自己登上國際舞台的機會。國外的學生隨時都有參與WHO的機會,但台灣學生沒有這樣的機會,相對在國際事務參與上比較吃虧。

會做事,也要會說話

     登上國際舞台,與形形色色的人接觸,更能精進自我表達能力。王宥人觀察到,中國大陸的學生能將80分的成果,說成100分去說服人;反觀台灣學生向來不敢發言,反而措施很多一展長才的機會,尤其在跨國公司工作,會講又會做事是基本的要求。

     不僅要慧傳達正確訊息,還要會利用升調、說話速度,去溝通和說服。王宥人以過往經驗為例建議,充分學校的資源自學,語言交換或參加中華民國國際演講協會的課程,都是不錯的選擇。

     王宥人補充,醫管所的研究可分為三個方向:公衛政策、行為科學研究和醫院管理,畢業後大多進入健保局、醫院和藥廠等公衛相關單位服務。但不回因為你是碩士畢業就可以馬上當產品經哩,王宥人強調,進入直場許多事情都必須重頭學起,同時也要勇於接受挑戰,特別是別人請你幫忙做事,不要因為媒經驗救回絕,先是著做做看,作失敗了就當經驗。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CHEERS 特刊71號 最佳研究所指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KB校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