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庭銳
偶像崇拜用今天的語言來說就叫做「粉」,我想大多數台灣人
都曾經有過這種據稱為「腦殘」的經驗吧?那時我們還在讀國
中,之後忽然間就長大了,我們放棄偶像,開始尋求真實的戀
愛。我們當然還是聽歌,買CD,但是最多只會是歌迷,一點
也談不上所謂的「粉」。
台灣早期的「粉」文化或許更多的是年齡分層:老阿公阿媽粉
著類似許秀年、楊麗花、費玉清這樣的苦旦和小生;而小男生
小女生則暗戀著林青霞、秦祥林這樣的清純美女與帥哥。中間
巨大的年齡落差是台灣娛樂經濟理的斷層。
但中國卻很不同。自從零五年天娛傳媒的超級女生選秀活動以
來,大陸的偶像崇拜方興未艾,期間盡管當局有意打壓,大陸
娛樂經濟的勢頭其實還旺盛得很,台灣歌手趁著這股風潮,很
是狠狠地迎風扯旗一番。而其中,我發現許多粉絲都不是小男
生小女生,而是如假包換的大人。
最近我去了趟快樂女生選秀大賽湖南賽區現場,訪談藝人與粉
絲;其中一個叫「雲團」,這是天娛傳媒藝人李霄雲的粉絲群
體。通過網路問卷調查,我做了簡單的統計,雲團的年齡層明
顯偏大,二十六~四十歲之間,居然佔了四五%之眾,這是在
台灣很少見的現象,台灣二十六歲之後追星激情的並不那麼多
!
為了更正確認識這個群體,我設法訪問到李霄雲。二十四歲的
李霄雲是個內向的孩子,澳洲墨爾本大學教育系高材生,父親
過世了,與媽媽兩人相依為命。訪談的整體印象和雲團們描述
非常一致:謙遜、堅強、感恩、大氣、禮貌、低調、包容、責
任感、孝順、善良、重友情和親情。
結束訪談後,我在新浪微薄上發了一條留言:「雲團們都來說
一說,當初愛上霄雲的那一刻」,不到一天,轉發加上評論的
次數超過一千次!分析這些評論內容,發現他們和過去刻板印
象裡的粉絲十分不同:他們大多已婚、有個仍處於青少年時期
的子女、而且通常是第一次淪陷成為粉絲。
我觀察到三種成為雲團的理由:一、偶像是個人特質的再現,
二、偶像是理想自我的投射,三、偶像是個理由較特別,許多
雲團媽媽是把李霄雲當自己孩子疼愛。有位雲團媽說:「就是
想盡自己微薄的力量陪著他,希望他的音樂之路少一點坎坷,
就像看著自家孩子一樣。」
想到今天九零後孩子的樣子,現實、算計、疏離、自我、脆弱
。這些雲團媽媽們是在投射著自己的期望嗎?希望自己的孩子
也和霄雲一樣的大氣、有禮貌、感恩、孝順、以及堅強。台灣
的粉絲文化已經愈來愈淡薄了,但是如果台灣的媽媽們有機會
看見李霄雲這樣的「好孩子榜樣」,他們是不是也會變成雲團
呢?
文章來源:天下雜誌
TKB內湖學堂(大碩/碩士龍門/百官網/甄戰/函授)
陪您一起完成夢想‧創造奇蹟
有任何問題或想更加詳細了解請洽 TKB內湖學堂
歡迎試聽 大碩/碩士-研究所課程
龍門-轉學考課程
百官網-公職國營課程
甄戰-升大.研究所甄試輔導
TKB函授課程
電話:(02)5582-7590 或 0982-646-184
住址: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三段141號3樓
(第一銀行、拿坡里PIZZA樓上三樓) (近徳安百貨、內湖高中、方濟中學)
(汐止、大直、松山區、南港區、士林區、信義區、北投區等鄰近區域居民車程只要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