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教正掀起一波通識教育改革熱潮,台灣也如火如荼發展。
畢竟人能否成功,不指專業能力,良好生活習慣更重要。
透過通識,學生熟悉各種知識體系,進而跨領域整合,產生新的價值。
〈不想讀,就讓給別人吧〉去年11月,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這篇文章一發表,隨即引起舉國譁然。
文章指出,台大醫學院學生上課態度欠佳,有人不止遲到,還肯雞腿、吃泡麵、趴在桌上睡,甚至打開電腦看連續劇,根本是尸位素餐。
四個月後,新學期一開始,台大為了改善這個情況,首開生活禮儀教室講座課程,教導學生注重個人儀態形象,並計畫未來再將這門禮儀課納入通識教育之中。
「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只專業能力,良好生活習慣更重要,希望透過這門課,期許學生行為舉止合宜,」台大校長開課致詞時,語重心長地說。
在台大,通識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從2004年起,台大為了培養學生廣闊視野與完整人格,進行通識改革,調整課程內容,同時因應時代變遷,也增設新的課程。
去年八月,暨南國際大學校長許和鈞上任後,也將通是教育改革視為重要治校政策之一。
此外,從清大、交大、成大、政大、中央、中山、陽明、東華、高醫、輔仁、東海、淡江、逢甲、實踐、到大葉大學等,也都持續改革通識教育。
通識扮演學習新知鷹架,能整合多元能力
其實,近20年來,全球高等教育正掀起一波通識教育改革熱潮。
例如在日本,從1991年起就不分公私立大學,針對通識教育做了全面檢討。
過去,日本傳統的共同科教育僅是高中課程的重複,大致已演講方式授課,與專業沒有關聯;但從1991年後,改採小班討論、實驗、實習、跨科或整合課程,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宋秀娟比較。
2007年五月,美國哈佛大學也正式通過通識教育改革方案,引起全球關注。核心課程包括道德推理、數學推理、生命科學、文化和信仰、物理宇宙科學、世界國家社會、世界中的美國、以及批判性思考技巧等八項,每位新生都必須學習。
「每當美國高等教育出現危機,通識教育總被看做應付這些挑戰,進行革新的催化劑,」上海復旦大學教授熊思東撰文註解。
世界各地大學如此重視通識教育,是因為時代變了,對公民的要求也不一樣了。
以往,一位大學畢業生只要懂的學校所學專業,就足以應付未來職場所需。但到了21世紀,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分析,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訊息萬變,學生在校所學,一出校園可能就趕不上需求。
試問,十年前有人知道全球暖化的嚴重性嗎?但今日卻已是重要議題,沒學過這方面知識的畢業學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既然新的知識學不完,「大學應該要教的是基本知識,提供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鷹架,讓他知道如何尋求解答,」蔣偉寧進一步分析。
「通識教育,就是擴充這個鷹架的養分,使學生熟悉各種知識體系,進而連結整合,最終獲得終身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能力,」成功大學通是教育中心主任王偉勇點出。
半導體教父、台積電董事張忠謀至今最難忘的大學生活,正是他在哈佛大學一年及進行通是教育的時光。
這是一場可帶走的盛宴,張忠謀如此形容他的大一生活,讀片近代英文文學、哲學、政治、經濟著作,甚至希臘詩人荷馬史詩《伊里雅德》、莎士比亞劇本,終身受惠。
通識+專業課,進而達到全人教育
只是,通是教育如何設計才能搭配系上專業課程,達到全人教育目標?
過去,國內大學通識課程幾乎全是重複高中課程,又是必修,選擇少,造成資源浪費。但近年來,在做法上,改為核心課程模式最為常見。架構分為基礎課程、通識課程兩大部分,總計30學分左右。
大葉大學宋秀娟解釋,基礎課程強調基本能力,約10學分,而通識課程則是涵蓋各個關鍵領域,重視個人多元素培養,約20個學分。
在基礎課程方面,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體育能力、社會服務精神為主,全為必修。通常、體育、社會服務為零學分,而語言能例則區分國文、英文兩類。
中、英文學分數也不盡相同。例如,清華大學、大葉大學都是國文2學分,但英文8學分。
大葉大學宋秀娟解釋,英文已是國際語言,為了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譯五能並重,學分數因此必須加重。
語言之外,各校重點,也略有不同。
以淡江大學為例,因為強調國際化、資訊化、未來化,因此在國、英文之外,又加上「資訊教育」「全球科技革命」兩門基礎課程。
成功大學也很不一樣。為了改變昔日給人理工立校印象,朝向培養領導人才,特別加上「公民與歷史」「哲學與藝術」兩門基礎課程。
「人文教育是培養學生領導能力的核心,」2007年三月下旬,成功大學校長賴明詔上任的第一場演講,對著台下300多位師生,開宗明義地說。
內容偏向跨領域,總學分20到30
其次,在通識課程部分,則以瞤印樹、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生命科學、資訊科技等五大類為基礎,合計約20個學分。
以台大為例,分危文學與藝術、歷史思危、世界文明、哲學與道德思考、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量化分析與數學素養、物質科學、生命科學等八大領域。
清華大學則是分 為七大向度,計有思維方式、生命之探索、藝術與美感、社會文化脈動、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經典以及歷史分析等。
修課規則多數是各個領域至少必修一門,但何自己科系相關領域的課程,則不能在修。
「跨領域學習,是通識教育的核心價值之一,這樣學生才不會祇懂自己系上專業而已,」成大王偉勇加重語氣強調。
日前,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就撰文指出,國內在考試引導教學下,不考或不採計分數的科目,大概就沒人唸了。長此以往,唸科學的常出現不懂法政經社的科學怪人,而唸人文社會的又會有不食人間煙火的鐘樓怪人。
雖說,跨領域學習的通識課程學分數不多,但這樣的設計至少已為學生開啟另一扇窗。
18歳,留著馬桶蓋頭、戴著黑匡眼鏡的成功大學中文系一年級學生蔡順煜,上學期選修工程概論後就收穫豐富。
他說,這門課是專門針對向他非理公背景的學生而開,內容淺顯易懂,他從中以學到各種工程知識,例如隧道、公路如何建造,以及各種材料在結構物中扮演的腳色。
未來,他還打算輔修心理系,以及自行閱讀科普叢書,豐富他的知識體系。
課程大革新,貼近日常生活
此刻,通識教育架構改變,課程內容也跟著革新,不僅開越多門,也越來越多樣。
東海大學從1950年代創校以來,便主推通才教育,至今每個學期開設近200門通識課程,領域遍布人文、自然、社會、生命、管理等。
其中,人文的經典導讀、自然的太陽能語文明永續、社會的當代各種主義導讀、生命的轉譯醫學、以及管理的經營與管理專研等課程,都很有特色。
交通大學每學期通識課程也開設200多門左右兼具基礎導論與進階課程,涵蓋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三大領域。
通識教育也貼近日常生活。例如輔大、東海、台大、政大、交大、東華、新竹教大、北醫大、北科大等校便開設大學入門,協助學生瞭解大學教育的意義與使命,進而做好人生規劃。
專長哲學研究的輔仁大學校長解釋,再台灣升學主義掛帥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低,因此進了大學,有一門課可讓學生事先瞭解大學意所在,有助他的未來學習。
教師創意教學,證明通識非營養學分
只是,過去多年來常有學生把通識教育當成營養學分,糟蹋了學校的美意,該如何避免呢?
對此,不少學校從教師自身做起,認真備課,創意教學,讓學生不知不覺受到薰陶。
大葉大學通是教育中心主任宋秀娟每次教受音樂欣賞,都先提醒學生,這可能是他們人生之中最後一次正式上音樂課了。
他的上課方式,結合電腦科技,聲光效果十足,下課後,他又在教學網站提問「原住民文化音樂如何延續?」問題,每個學生可以上網抒發己見。
學期期間,他也會教授音樂會禮儀,並帶領學生前往在國內表演場次僅少於國家音樂廳及戲劇院的員林演藝廳欣賞音樂劇,豐富他們的大學生活。
2009學年第二學期,教育部顧問室「優直通識教育課程」計畫評選結果出爐,大葉大學一共12門課入選,在全國大學之中,排名第一。
在高教環境劇變的今日,大學通是教育重要性不言可喻。展望未來,知識越便越快,通識教育也將一日比一日更重要。
準大學新鮮人,切勿再把通識課當成可以肯雞腿、睡午覺或看電視的營養學分了!
資料來源:2010年 大學入學指南
TKB 內湖數位學堂 (大碩/碩士龍門/百官網 )
陪 您 一 起 完 成 夢 想.創 造 奇 蹟
有任何問題或想更加詳細暸解請洽 TKB 內湖數位學堂
歡迎試聽 大碩/碩士-研究所課程.龍門-轉學考課程.百官網 -公職國營課程.甄戰-甄試演講課程.TKB函授課程
電 話:
(02)5582-7590 或 0982-646-184
住 址: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三段141號3樓
(拿坡里PIZZA 樓上三樓) (近德安百貨.內湖高中.方濟中學)
(汐止.大直.松山區.南港區.士林區.信義區 .北投區 等鄰近區域居民騎車只要15分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