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唸大學,已經不再侷限於台灣,提早啟動生涯選擇,不管是到歐美還是較為平價的中國、香港,整個世界都是你的教室。

     3月初,開的猖狂的杜鵑花,捎來春天的訊息,也捎來高三學生鄭凱文錄取香港大學經濟系的通知。

     鄭凱文是畢業後將出國唸大學的10幾名建國中學學生之一。同屆學生中,有人申請上美國名校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有人將到法國唸最高等學院預備學校。「不諱言的說,最有競爭力的學校,我覺得不在台灣,」父母都是留美精英,對鄭凱文來說,出國唸書成為一種必然選擇。高一暑假,他到美國上了六個星期的暑期課程之後,確定自己將來的道路:赴美深造。「對於討論式的授課,我很樂在其中。」

     為了替日後到美國唸研究所做準備,鄭凱文選擇到香港讀書作為橋樑:「香港是全英語教學,可以幫助我銜接美國的學習環境。」尤其港大和許多歐美知名大學都有交換學生的合作,對自己三年的大學生涯,鄭凱文已經有了初步規劃:「大一唸書、大二出國交換、大三申請美國研究所。」

海外大學人才戰,在台開打!

     鄭凱文是全球化下人才自由流動的縮影,建中校長蔡炳坤觀察,近兩年海外大學在台灣開打的人才戰,是越演越烈。

     包括歐美、日本、香港等地的大學,紛紛來台搶收一流學生,去年有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與幾所明星高中接洽,今年美國聖母大學、威斯康辛大學也都到建中辦招生說明會。日本文部省去年表示,為了在2020年之前把留學生人數從目前的12萬人推升至30萬人,重點輔助13所公私立大學召國際學生;除了立命館大學在2000年即開放台灣學生可用學測成績申請入學之外,明治大學今年四月初也來台拜訪大考中心,討論以學測做為台灣學生入學標準的可能性。

     日本動作頻繁,每年招收超過千名台生的中國,也在四月下旬發布高等教育新方案:今年開始,台灣高中畢業生的學測成績只要達頂標,就能免試申請大陸123所大學。以每年約15萬名考生、前12%為頂標估計,台灣每年有將近18000名學生,有資格申請大陸的大學。

     搶學生,華人地區中又以香港最為積極。蔡炳坤表示,前年,香港只有一所城市大學到建中、北一女招生,去年底至今年初「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城是大學統統來了!」港成大甚至提供建中、北一女中、台中一中等校各兩名全額講學金,吸引優秀學生前往就讀。

     北一女中校長,對於亞洲各國大學積極來台招生,印象深刻。「他們最常問我的就是:我開什麼條件出來,才能吸引到你們的學生來就讀?」再接受CHEERS雜誌採訪的前幾天,他才與日本大阪大學的代表會面,日本的學校打出雙語課程、以「既能學英日語,又能學專業」作為吸引台灣一留學生的口號。

亞洲的大學正崛起

     教育,是一國競爭力的來源,因此過國莫不將教育放在戰略的角度來思考。

     尤其亞洲國家,隨著經濟崛起,為了打造、吸引優秀人才,高等教育已是國家發展重點項目之一。耶魯大學校長查理‧萊文今年初應英國高等教育研究院的邀請,在英國黃家學會發表「亞洲大學的崛起」演說。他提到,亞洲大學理解到,唯有擴大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培養人才,才能獲得永續的經濟成長。從較早開始的日本、韓國,到現在的中國、印度,都是如此。

     以中國為例,近十年教育經費增長快速,現在教育經費約佔GDP的3.5%,「政府已提出在2012年之前要達到4%,」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殷志文指出,雖看起來佔比不高,但每年中國的GDP都在成長,已經年第一季GDP來說,就比去年同期成長了11.9%。因此,在總金額不斷擴大下,中國政府針對重點大學的科研經費補助,每年都在增加中。

     當鄰近國家有計畫的擴充高等教育品質,並積極向台灣人招手,背後代表的意義是,台灣學生未來在唸大學時,有更多的選項與機會。

     唯一承辦港澳台學生到中國唸大學的夏潮聯合會就發現,從2003年開始受理台灣學生報名本科生之後,每年人數都在穩定成長,2006年開始,則維持在1000人左右的人數。

     夏潮執行秘書李中表示,不少台商在中國落地生根,加上中國發展快速,為了卡位,很多人都選擇把子女送往中國唸大學。在復但就讀世界經濟系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大四學生上官欣融,四年前從台北市內湖高中畢業後,放棄在台灣已考上的世新大學,選擇到復旦就讀。「中國式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多成長空間,不像台灣已經發展的差不多了,所以當父母跟我提議的時候,我也覺得可以試試看」最近正積極找工作的他,已經打算繼續留在上海工作。

     靠近中國的香港,也成為許多人放眼大陸的跳板。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2年級學生葉帝含,在霧茫茫的四月天,從宿舍匆忙趕來,手裡抱著一台筆記型電腦的他,再過一小時還要去上課,前一晚上,他只睡三小時,因為要趕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報告。

     在台灣唸了一年大學後才到香港,葉帝含認為,唸大學可以到不同的地方看看,不僅能與中國、香港的學生交流,未來亞洲有一定市場,率先到離中國很近的香港卡位、接受國際化的教育,對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相當作用。班上除了香港精英,還有中國來的精英,這些人都會成為日後經貿、政治、文教等領域的意見領袖。協助台灣學生申請香港大學的台富留學教育機構董事長胡登凱指出,整個中國大陸就是香港的腹地,在香港唸書,也能同時沒養來自中國的人脈。

     香港教育統籌局讓各大學能招收最高20%的非本地學生,因此香港的大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也包含中國學生,又以後者居多。「我們學校非本地佔所有學生約12%,其中大陸學生就佔8%,」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表示。

拿出企圖心,踏出台灣就是留學

     即使中國、香港與台灣的文化相距不大,但只要踏出台灣去唸書,基本上同等於留學。

     在中國,因為生活習慣的不適應,撐不到一個月就打包回家的人略有所聞;香港雖然好一點,但英文能力是決定自身吸收課程多寡的關鍵,如果沒有相當程度,就會行程學習壓力,因為溝通、學習困難都是來自語言障礙,胡凱登提醒。

     唸書生涯多了新選擇,企圖心有多少最為重要。在18歲的年紀,就要有接受外在刺激與變化的適應立,是也與目標要比在台灣的學生更進一步才行,付出的努力也要更大,張碧娟指出,如果沒有準備好,到不如留在台灣唸,台灣的大學精緻,訓練也扎實。不如留下來唸四年打好基礎,拉長時間考慮是否繼續出國唸書。

     把心放大,世界也變寬廣。未來想成為哪一種人?選擇就從現在開始。

資料來源:CHEERS 2010 最佳大學指南

 

TKB 內湖數位學堂  (大碩/碩士龍門/百官網 )

 陪  您  一  起  完  成  夢  想.創  造  奇  蹟

電 話:

(02)5582-7590  或   0982-646-184

住 址: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三段141號3樓 

(拿坡里PIZZA  樓上三樓)  (近德安百貨.內湖高中.方濟中學)
         
 (汐止.大直.松山區.南港區.士林區.信義區 .北投區 等鄰近區域居民騎車只要15分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KB校園 的頭像
    TKB校園

    大碩校園網 (數位學堂/龍門/百官網) 研究所;轉學考;高普考特考;PMP證照

    TKB校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