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實驗室,減少工作問題
高茂涵 訊聯生物科技技術研發處造寫實驗資深協理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台大農業化學研究所生化組)
大學就讀醫技系的高茂涵,再研究所時跨領域就讀台大農化所生化組,讓自己順練轉到生技公司上班。
畢業十於年的他,目前為全球第四大臍帶血資料庫--訊聯生物科技技術研發處造血實驗室資深協理,下轄16位研究員,也是訊聯包括幹細胞生醫美容、基因檢測等3大實驗室,唯一一名女性。
回憶起2年研究所的訓練與目前就業的連結,高茂涵直言:「研究所獨立實驗設計、主動報告老闆,就像小型就業環境的縮影,因此踏入社會較無適應問題,」他進一步指出:「專業知識、人脈累積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讀研究所最大的收穫。」這3個特質也是他現在面試時的標準。
熟練儀器操作是研發工作第一步
「生物醫療科技不脫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3大基礎領域,之後才延伸出與光電、工程、資訊跨領域。一定要先找到有興趣方向深入專精研究,跨領域時才不會兩邊都沒學好。」進入業界超過10年的高茂涵以自己為例,大學就讀醫技系,累積檢驗與儀器操作的本事後,接著再研究所時跨足生化領域,也因為多了第二把刷子,就業時順利進入剛起飛的生物科技產業。
從事研發,實驗儀器操作熟練是第一步。從收集端收回臍帶血、分離、儲存、檢驗、品管到維繫,都是造血實驗室內研究員的工作。他說:「這一行操作的是生物檢體,有生物背景較易進入,如果很會操作儀器但對生物不了解,門檻較高,學習曲線也會拉長。」
團隊合作建人脈
高茂涵指出,生物醫療業界的工作環境與研究所很像,指導老師就像上司,實驗室的學長姐如同同事,「最重要的是團隊合作,大家一起互動討論完成一個實驗。」而透過團隊合作所建立的人脈對日後工作有很大幫助。他曾經再進行一個小專案時,缺少一項儀器,於是回學校借資源,無形中將問題解決。
「認證」是趨勢也是要求
他也建議碩士生要有抗壓性。超過5年以上面試人經驗的他不諱言,研究所畢業生比較有理想性,但是企業要用的是穩定性的人才,太多理想性而忽略現實面的人,很容易離開。「年輕人希望有一番作為,但忘記自己暫時有無能力做到;希望公司給很多資源與學習機會,同時也較忽略對公司貢獻的機會。」
他坦言,「面試時,最怕聽到『我是來這邊學習的。』」抱著「企業應該要教我」的心態,或者將工作當作只是中繼站的態度,往往也容易陣亡。
同時他提醒,「臺灣生物科技市場不大,因此走向國際化勢在必行,所以具備語文、了解國內外法規與取得認證的能力,相對機會也比較多。」
S優勢 |
●生醫工程跨足生物工程、生物科技、醫療工程,以及光電、資訊等,除了可進入醫療相關產業,亦可跨足生物科技應用領域,或者藥廠等。 ●生物跨醫療、生物跨工程的雙元背景,就業時近可攻、退可守。 ●碩士在醫學中心較吃香。 |
W劣勢 |
●畢業生供過於求,明校生較有機會。非名校生可在特定領域先建立專長。 ●臺灣生物醫療產業市場不大,重要研究常以跨國合作為主,台灣學生外語有待加強。大學對「跨界應用」能力的訓練仍不夠。 |
O機會 |
●政府將發展的醫療護照與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都與生物醫療工程相關。 |
T威脅 |
●醫界與業界擔心國內生技產業「有希望但沒把握」,新加坡、中國也很積極發展領先技術。 ●從研發到商業化的推展速度仍不夠快,市場能提供的管理、營銷人才不足。 |
資料來源:CHEERS 2011 最佳研究所指南
TKB 內湖數位學堂 (大碩/碩士龍門/百官網 )
陪 您 一 起 完 成 夢 想.創 造 奇 蹟
有任何問題或想更加詳細暸解請洽 TKB 內湖數位學堂 (大碩/碩士龍門/百官網 )
電 話:
(02)5582-7590 或 0982-646-184
住 址: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三段141號3樓
(拿坡里PIZZA 樓上三樓) (近德安百貨.內湖高中.方濟中學)
(汐止.大直.松山區.南港區.士林區.信義區 .北投區 等鄰近區域居民騎車只要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