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根據教育部統計我國學生到主要留學國的簽證數,顯示今年留遊學生數量和往年相差不大,仍有3萬多人。如果你也考慮成為其中一員,有哪些攸關學習品質和荷包的新趨勢該注意?

趨勢1  全球調漲學費、砍補助,留學經費恐縮減

     2009年,財務危機導致美國加州大學系統大砍教授薪資、調漲學雜費;沒想到,011年又宣布,今年秋季還要調漲學費約9.6%。同樣場景也發生在歐洲:2010年底,英國學生為了抗議學費大幅調漲,走上街頭;同一天,義大利也有類似抗爭。美國、英國都是台灣學生主要留學國,當地政府削減高等教育補助,連動影響的學費變化都會直接反映在就讀成本上。

     另外,學生在留學經費來源之一多為學校或政府獎學金,但這樣的補助往往也因政策而縮水。英國高等教育評鑑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2010年推出的研究所特刊中指出:「這是個『告別免學費』的年代。」

     不過,並不是所有學費變動都對留學生有影響。例如前述英國學費調漲,僅限英國及歐盟學生,非歐盟海外留學生則不便。根據QS調查,整體而言,許多歐洲國家學費仍相對低廉,如北歐的挪威、瑞典,仍有免費政策。

     QS同時也提醒有意留學者,精打細算、比對各校學費時,也要把學校名聲與學術評價、校友表現計入,整體評估才穩當。

趨勢2

各國積極招攬中國學生,壓縮台灣名額

     高等教育輸出被台灣政府列名時大服務業之一,努力爭取國際學生,不僅促進經濟活絡,也是另一種國民外交,是各國都在努力的方向。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2000~2008年全球留學生增加了85%,總數達330萬人,除了既有的留學生需求外,各國政府積極舉辦留學展吸引國外學生,也是重要原因。

     近年崛起的中國,更是西方國家極力爭取的對象。《華盛頓郵報》報導,2009~2010年,國際學生為美國帶進199億美元收益,其中18.5%學生來自中國,對美國經濟幫助不小。

     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2010年底發布的"Open Doors"報告指出,中國已超越印度,成為美國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中國留學生2010年從9.8萬人增加到12.7萬人,增幅將近30%,其中多數是研究生。

     回顧過去,1950~1975年中國完全沒有留學生到美國;1980年代大幅增加;1988~1989學年更取代了台灣,成為美國第一大留學生源頭。

     美國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委員會2010年對美國商管學院的調查也指出,64%的商管學院會特別看中來自中國的學生,列為申請時加分的條件。

     中國學生大增,對台灣學生的影響為和?願暻留學顧問中心創辦人許安徳表示,通常學校對申請學生的種族或國籍有固定名額,同為華人的中國和台灣學生往往被劃在同一區塊,因此中國學生多,可能對台灣有排擠效應,需要更積極爭取才能勝岀。

     另外,為了搶全球學生,在非英語系國家中,英語授課的系所與課程也越來越多,台灣學生可有更寬廣的選擇範圍。

趨勢3

名校跨國結盟,但須注意素質問題

     今年,美國耶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宣布,將在2013年設立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這將是耶魯次在美國以外設立的校園學院。這樣的跨國合作早已開始,如合辦大學、跨海設立分校。

     以中國來說,最知名的體制外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就是歐盟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設立,師資來自國外,學生組成也非常國際化;英國諾丁罕大學在浙江省的分校,也招收了三千多明外國學生。

     還有,標榜國際化體驗的課程也在亞洲興起。如香港大學14個的HKU MBA課程,強調提供最強的校既結盟,和倫敦商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中歐工商管理學院合作,學生修完9個月的基礎核心課程,可選擇到上數在倫敦、紐約、上海的名校,進行3~4個月國際學程。

     名校的跨國分校與合作,往往強調幾個特點:一是師資與課程設計,強調和本校相同,品質不打折,使用英語授課,教師也是本校既有師資;二是結合在第特色,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就強調結合西方及亞洲觀點,不會把耶魯的教育模式全盤移植到亞洲,而是設計融入亞洲特色的新教育模式。

     因此,若預算有限或想體驗不同模式,也可以考慮這些課程,但要小心分校或聯合設校很難完全複製本校光環。

     例如,就讀耶魯-新加坡國大學,畢業後拿的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文憑,而非耶魯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在杜拜的分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等等,這些可能的缺點都要考慮。

趨勢4

景氣愈好,就讀MBA人數愈少

     GMAC近年分析MBA趨勢發現,不景氣時,就讀MBA的人更多,MBA熱門程度成為「反景氣指標」,因為此時放棄工作去讀書的機會成本比較低。

     今年,GMAC根據全球327個商學院調查指出,在這個景氣有復甦跡象、但未百分百回春的時間點,全日制的MBA申請人數減少,EMBA和在值班則有所成長,特別是EMBA,59%的學校收到更多申請。GMAC分析,這是因為公司預期景氣回升,所以願意多贊助員工帶職進修。

     另外,傳統的美式2年制MBA仍然是最多人的選擇,但成長趨勢,許多學校的申請數下滑;而各種一年制或其他彈性制的MBA,則有近半的課程申請人數增加。

     MBA趨勢變變變,不變的是:有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仍是各校首選。其實,留學也當如此:明察局勢、審慎考慮外,努力充實自我條件,才能獲得寶貴經驗!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CHEERS 特刊71號 最佳研究所指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KB校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