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時,男生很自然就是唸理工科,女生就是唸文組。雖然在建中時辦刊物,對人文有興趣,還是跟著社會潮流,錄取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

     進了大學才發現,哇,大學真舒服,可以徜徉在自由的學術環境。於是我參加美術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學素描、寫書法、做雕刻,每次都待到晚上11點,和工友一起離開活動中心。這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今我還在寫書法,每年新年寫春聯。

     我也去修哲學系或社會系的課。哲學系的課一開始完全聽不懂。覺得好像來到另一個國家,我就開始慢慢去磨,到後來才發現大家腦子所存在的次元是不一樣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跨系經驗。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曾說:「沒有越界就沒有閱讀。」當你碰到一些跟你有不一樣知識的人或想法時,你事實上就已經在閱讀了。

懂得浮上水面換氣,再前進

     另外,大五那年是我人生的關鍵一年。我再大四時把體育技術性的當掉,多唸了大五,當成歸零的一年,把哲學系、心理系和社會系等我想修的課全部修完,還把過去4年的創作拿出來開個展,沒有白白浪費時間。這一年讓我學會浮到水面上去呼吸空氣,重新認識自己,調整方向。

     大五也是我關鍵的人格形成時期。苦讀工程出身,又喜歡唸人文,我發現了跨界有一種很有趣的現象;你的腦子基本上是全腦的發展,但隨著分工越來越細,我們每個人都得從一個專科慢慢去攻讀,但其實知識的源頭是一起思考的,他是一個有系統的想法,所以要把技能超越到知識的層次,就必須要跨界。我後來就決定走工程這條路,再跨入人文領域。

     畢業後,我去攻讀美國史丹佛機械工程碩士,走設計這條路。第2個碩士則申請要唸建築,沒想到跑來兩個學長說,有個東西叫做internet,要不要來聊一聊?就從那一聊開始,我們三人創立了新浪網。那一年我26歲。

     但我35歲時,發生了人生的轉戾點。因為創業10年來實在太拼了,每天就是拎著箱子在美國、中國跑來跑去,心臟岀了問題。

     開完刀,我決定離開新浪網,在書房白板上化了未來10年要做的事情,上面有3個大的思路:第1是我喜歡的「設計」,所有關於數位設計、網路介面等等。第2是「紀錄片」,因為大學時代對當時台灣社會政治衝撞及種種困惑,常得不到適切的解答;沒想到透過觀看紀錄片,我可以超越大眾的觀點,找到自己的視角。第3就是「書法」,是我的心靈壓艙石,再人生風雨來臨時增加重心。最後,我在2007年成立了CNEX,想用紀錄片來紀錄華人世界。

放膽說夢想,方向對了就去做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幾次人生轉折,我都能堅定看待,我想答案很簡單。當你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先別焦慮,不妨試著問自己幾個關於方向的大問題。

     譬如,當年在新浪網適逢網路泡沫,離職的同事忍不住問我,為什麼我依舊信心滿滿?我笑說,只要問自己兩個問題就夠了,10年後,網路對大家更重要還是更不重要?答案是更重要!人們依賴度會更高還是更低?答案一定是更高!當你問自己這些問題,答案夠清楚,表示方向是對的,那麼就繼續往前走吧!

     問自己一些「大問哉」,釐清問題的過程,就是練習將遠光看遠,從開始只能預估未來1年,到後來能展望未來10年,你的人生就會完全不一樣。

     原因是,你要創辦自己的人生,就必須對未來有願景、有企圖、有想像。你要有一種想像,再想像的時候放勇敢,但你不能沒有想像。畢竟,想像可以修改,但沒有想像,你哪裡也去不了!

※資料來源:CHEERS 2010 最佳大學指南

TKB 內湖數位學堂  (大碩/碩士龍門/百官網 )

 陪  您  一  起  完  成  夢  想.創  造  奇  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KB校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